鴻蒙初生,向陽而生
4月24日,由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心血管外科技術與工程分會、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心臟外科專業委員會、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醫師分會、首都醫科大學心臟外科學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上海德達醫院聯合主辦的第十屆盤古大血管疾病論壇在北京·中國大飯店舉辦。來自國內外的心血管科、體外循環科、麻醉科、影像科、介入科、重癥監護科及護理科的100多位學科精英、骨干齊聚一堂,就當下大血管疾病前沿的學術觀點及臨床手術操作技巧進行探討、分享與剖析。
大咖齊聚 亮點紛呈
大會主席、國內大血管領域權威專家、中華醫學會心胸外科分會候任主任委員、上海德達醫院醫療院長孫立忠教授在致辭中表達了對盤古大血管論壇的美好愿景,希望能讓更多的學者與患者受益,并在學術環節對《主動脈綜合征的外科治療》做了經驗分享;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心血管影像分會主任委員、上海德達醫院醫療副院長黃連軍教授則分享了《主動脈腔內治療的昨日、今日與明日》。
盤古大血管疾病論壇始于2009年,如今已走過12個年頭。目前已成為一個享有國際盛譽的專注大血管診療的品牌會議。作為創始人,孫立忠教授介紹,本屆大會的亮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學術論壇劃分設置更細致。 原來論壇主要是以外科主動脈疾病診療,如外科手術、影像學診斷、介入治療的經驗交流為主,本屆大會在麻醉、體外循環、監護護理等方面都設了專場,以促進大血管外科相關各專業人員進行學術交流與分享。
“如果說影像診斷、介入治療、手術治療相當于人體的骨架,那么麻醉、體外循環、監護護理就相當于肌肉,把這些內容加上之后,學科就更加豐滿了”,孫立忠院長說。
第二大亮點是,本屆大會新增“盤古新青年——青年醫生知識技能培訓與交流”等特色欄目。 “青年醫生的培養,是心臟大血管領域發展的重要基石,希望通過這樣的形式激發青年醫生參與主動脈疾病診療的熱情,讓他們對這個專業有更深入的了解,這樣也才更有利于我們未來人才的梯隊建設”,孫立忠院長介紹,本屆青年醫生培訓賽,在全國范圍內招募了30組各大醫院心外科年齡不超過40歲的青年醫生,主要以主治醫師或住院醫師為主,聘請了東南西北中六大學科骨干力量作為權威導師進行高強度的閉門培訓,并進行關于Bentall 手術的知識技能加實操競賽,最終將遴選出代表新方向、新傳承、新力量的青年醫生進行現場1V1巔峰對決。
第三大亮點是, 會前會 及衛星會內容更深入。 “比如說我們這次在會前會主要討論了一個止血藥物在主動脈外科合理應用的問題,計劃通過這樣的討論形成一個專家共識”,孫立忠院長介紹,“從事心血管外科專業的醫生人數不多,而在心血管外科里專注做主動脈疾病診療的醫生比例則更小,此次大會參會人員以及支持企業數量空前,這一點我也非常欣慰,因為大家有興趣參與大血管外科診療工作,對我們的學科發展勢必會起到促進作用”。
團隊合作 生命至上
“所有的醫療工作都不是一個人或是一個小組就能解決的,對于主動脈系統疾病來說更是如此,在整個疾病發生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團隊中不同技術層面的人來共同協作,才能使得患者手術做得好,術后生存狀態好”,黃連軍教授在大會發言環節表示,“孫立忠院長除了學術造詣外,還有一個很大的貢獻就是打造了一個強大的多學科協作團隊,德達醫院從建院之初到現在,每個周五早晨都會召開一個全院的大會,急診、內科、外科、影像科、介入科,還有護理團隊、麻醉科、體外循環科,甚至服務支持部門都要參加,可以說創造了主動脈疾病診治的‘中國模式’”。
“主動脈疾病領域,有一種情況非常兇險,就是主動脈夾層,急性發作的主動脈夾層如果沒有得到及時就醫,48小時內的死亡率可高達50%,每拖延一小時死亡率都會增加”,黃連軍教授說,“為了保障患者在救治時間窗內得到有效救治,德達醫院急診全天24小時全年365天開放,并為這類患者開辟綠色通道,最快6分鐘內便可以進入手術室。”
“一般來說,患者在來德達醫院的路上時,我們這邊從急診室、ICU手術室、醫生、護士、術后監護室、病房等都做好一級戰斗準備”,黃連軍教授說,“在中國,由于醫療資源有限、分布不平衡,大多都是患者圍著專家轉,尤其手術做得好、看病看得好的醫學大咖,經常一號難求。但是在上海德達,無論是分診臺的接待護士,還是像葛均波院士、孫立忠教授這樣的行業大咖都會堅持以患者為中心、以滿足患者醫療需求為目的。患者過來之后,2小時內做不上手術的情況在這里是不存在的”。
德達接棒 蓄力發展
從剛進手術室心臟就停跳的74歲主動脈夾層患者到左主干四分叉病變,中段至遠段狹窄95%的80歲老人……4年半以來,上海德達醫院做了多例其他醫院不敢做的手術,接診了多個其他醫院不敢接診的患者。從剛出生的低體重嬰兒到97歲的高齡老人;從國際友人,到邊疆患兒,都是德達悉心服務的客人。
可以說,在孫立忠教授、葛均波院士、黃連軍教授和劉建實教授等業內翹楚的不斷努力下,上海德達醫院已經成為一家以心血管疾病診療為特色的標桿醫院。
“有些青年醫生在擇業時往往會在公立醫院與私立醫院間取舍不定,實質上是否有利于個人的成長與發展平臺很重要,團隊更重要”,孫立忠院長說,“德達醫院目前培養了一批骨干力量。在其他醫院一個時間段內醫療團隊的力量可能只能保障做一臺大血管手術,而在德達醫院同時做三臺手術都是沒有問題的”。
在本次論壇中,德達醫院的中堅力量也帶來了精彩的報告:
·心外科主任劉巍演講題目是《胸腹主動脈替換的手術方法選擇》;
·心外科簡鍇陶分享的題目是《孫氏手術發展史》;
·介入影像科主任楊呈偉對《主動脈壁內血腫: 診斷治療的共識與爭議》作了分享;
·超聲科主任李欣在大會就《急診主動脈夾層超聲檢查及術中監測》發表演講;
·體外循環科主任梁洛彬分享的題目是《體外循環安全操作及在大血管手術中的應用》;
·麻醉科主任王偉鵬就《胸腹主動脈手術麻醉的難點問題》談了自已的經驗與認識;麻醉科周玉嬌分享的課題是《胸腹主動脈術中、術后左肺評估》;護理總監楊戎擔任了麻醉/護理分論壇的主持嘉賓;
·檢驗科主任袁建新就《POCT臨床運用及注意事項》做了精彩發言。
他們從不同的緯度展現了個人的實戰經驗,同時也彰顯了德達醫院的醫療力量。“明年盤古大血管論壇計劃在上海召開,由德達醫院主辦,以期更多的業內人士了解德達醫院,并加入到德達醫院的發展中來”,孫立忠院長說。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