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企業注冊到首臺產品交付使用,廣東龍維新電科技有限公司僅花了三個月時間,從落地投產到現在提出廠房面積必須迅速翻倍拓展,同樣只是花了三個月時間,是什么讓一家企業能實現如此高效的快速成長呢?記者今日就深入生產一線去一探究竟。
在火炬開發區沙邊路的一處工業園內,過千平方的生產車間內,現場工人正在馬不停蹄地進行安裝調試。
企業負責人說,他們當天正準備交付一批70臺套的新型電容柜,不少客戶更在迫切希望他們能夠盡快交付安裝。是什么新型電容柜這么大受廠企歡迎呢?
廣東龍維新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玉開說:“ 這個柜子叫小體積數字柜,任何電的參數,包括電流、電壓、功率因素、電量、諧波電流等,所有的參數都將在這個十寸屏里面顯示出來。”
王玉開說,過往企業出現用電故障,需要排查的時候,往往需要把生產線停下來,快的一兩個小時,復雜的可能就不是一兩天的事情了。但他們把所有參數實現數字化后,哪條線路出現故障,包括是什么故障,例如過載或短路,抑或是溫度過高等,基本都能一目了然,電路故障查找基本能實現“秒查”。
除了技術上的智能化,他們制勝的另一法寶還在于創新性的“小”字,即他們把各種功能組件實現模塊化,將各個不同組件設計為細小的抽屜式結構,在同樣的用電需求前提下,他們的技術能將傳統電容柜的體積減少至少3成以上。
王玉開說:“ 一個柜子能夠減少那么多體積,就減少了很多用材,用銅用少了,用鐵用少了,如果加上水泥砂漿等加工工業,那就是減少了一噸碳排放量。”
目前,該企業的研發成果已經申請了二十多項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填補了行內小體積數字化的技術空白。而且最為關鍵的是,他們這次為中山帶來的技術革命,能幫助廠企在處理故障的時候,不用再出現停機整修的情況了,哪個環節出現問題,可以直接打開“抽屜”,對故障模塊進行帶電更換即可,為企業贏得了寶貴的不間斷生產時間。
據介紹,以上個月坦洲一家電子廠為例,由于廠內的老式供電系統崩潰,停機帶來的損失讓企業幾乎難以承受。在接到求助后,他們只是花了一個多小時,就讓企業臨時恢復生產,在24個小時內,為企業的供電系統實現了全新的數字化改造。
王玉開說,從4月份首臺設備落地到目前,他們已經交付了過千臺套產品,使用領域涵蓋了廠企、商廈和學校等各種用電場所。訂單的迅速飚升,讓他們的廠房用地已經完全無法滿足當前的生產需求,目前他們正想方設法翻倍擴充生產場地。
與此同時,王玉開正與他們的團隊針對更為優化的用電解決方案,構建從電柜到云的融合,幫助用戶實現電柜運維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開啟企業的數字化用電管理新時代。
記者:區球章、吳劍文
編輯:張美寶
二審:蘇文穎
三審:葉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