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
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顯示,我國創新能力綜合排名從2015年的第29位躍升至2020年的第14位,是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加強版權保護,是營造權責分明市場環境的必要條件,也是推動文化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版權保護的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在全社會樹立了“保護版權光榮、侵權盜版可恥”的理念。
益鏈科技董事長朱浩冰先生曾公開表示:“伸張知識產權,我們不是為了打擊誰,而是要能夠保護自己,在別人舉起大棒的時候有武器迎戰!” 作為一項前沿技術,區塊鏈技術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充當了促進數據可信共享、提升業務協同效率、賦能產業價值流通的重要“武器”。
從本質上講,知識產權就是“證明是誰在什么時間創作了什么樣的勞動成果”。其中,“誰”、“時間”和“成果”這三個關鍵詞闡述了區塊鏈技術與保護知識產權結合的信息點。例如,區塊鏈的賬戶機制中設定只有私鑰持有者才能進行鏈上操作,通過實名準入,可以對應到每一個人;鏈上的每個數據節點都會被打上時間戳,顯示是在某個時間點上傳至鏈;成果即知識產權的對應標的,區塊鏈承載的數據可形成數字資產,與實際標的物做到一一映射。
打破數據孤島,實現跨系統的數據共享,全面升級生產要素跨行政區互聯互通。版權保護本就是國內區塊鏈技術最早落地的領域之一,而知識產權既是企業發展的源動力,也是一個企業乃至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我們要向高質量邁進,既要重視創新,更要重視創新知識產權的保護工作。回顧知識產權制度的發展歷史不難發現,重要的法律變革往往與重大的科技創新密切相關,伴隨著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我們不僅在區塊鏈、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上不斷創新發展,同時也要加快完善新業態知識產權立法,并且合理利用科技的力量推動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穩中向好發展。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