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空間規劃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舉措,其核心抓手就是通過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線,實現生態、生活、生產空間布局優化,促進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加快形成,促進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國土空間規劃“兩線”劃定中存在的困境
作為國家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備受重視,“五級三類四體系”的國土空間規劃總體框架也早已確立,但國土空間規劃“兩線”劃定的落實仍存在一定的困境。
一方面永久基本農田劃定零散圖斑較多,不利于農業生產方式轉變。目前永久基本農田試劃方案存在連片度較低、單個圖斑面積小等問題,與農業集中化、規?;嬖谳^大的差距,不利于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不利于鄉村振興及城鄉融合發展;另一方面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剛性有余而彈性不足,保護與發展存在部分沖突?,F有永久基本農田強調基于三調穩定耕地劃定,尤其是現行永久基本農田范圍內的三調穩定耕地不允許調出,對農業生產空間優化布局考量較少。
除了上述兩個問題,國土空間規劃兩線問題還有“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僅落一個剛性圖斑,保護與發展協調途徑考慮不足”、“城鎮開發邊界規模難以確定,同等規模下形態多變,邊界劃定工作困難重重”等問題。這些問題阻礙著國土空間規劃的進一步發展,急需解決,此類問題的解決不僅需要國家層面的改革創新,也對各大規劃研究設計院的實踐提出新要求。
深規院對國土空間規劃的思考
作為深圳本土規劃單位,深規院對國土空間規劃深有探索,曾發表多篇學術論文總結實踐成果。據悉,不久前深規院公眾號“共同城市”發表《國土空間規劃背景下水系空間管控與高質量發展舉措研究——以深圳市光明區為例》、《生態文明體制下“三區三線”管控體系建構》等多篇論文,討論了國土空間規劃方面的相關問題,為國土空間規劃提供解題新思路。
以《生態文明體制下“三區三線”管控體系建構》為例,文章在總結"三區三線"規劃相關研究的基礎上,通過思辨其劃定邏輯及對生態文明改革的價值,提出生態文明體制下"三區三線"的規劃治理邏輯:應加強對各類空間性規劃管控制度的整合,建立口徑一致、權責統一的規劃管理制度體系;通過對自上而下的"三區三線"相關制度的梳理,建立與事權一致的"三區三線"分層、分級管控體系;基于規劃編制、審批、實施與監督體系,強化戰略留白,完善規劃編制體系,提高規劃編制的科學性和實施性,對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的實踐有著重大借鑒意義。
面向實施的國土空間規劃需要汲取過去多類規劃的經驗教訓,又要在實踐中不斷創新。未來,深規院將發揮規劃院全體員工的智慧,促進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不斷完善,為中國空間治理和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