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互聯網異軍突起,在許多領域攻城略地,但是互聯網醫療產業發展多年,依然還在起步階段。作為業內最早上市、注冊用戶最多的互聯網醫療企業,平安好醫生積極創新,通過對盈利模式的精準把握,將獲利方向重點轉移“服務”領地,提供了可參考的成功經驗。
眾多運營實踐顯示,在醫療行業,線上能做的事有限,首診、處方均有限制,許多檢查、治療需線下進行,醫生們在線上能做的往往是科普解疑、導診分診,這也是線上問診常被叫“輕問診”的原因。醫生的核心價值大部分還需要在線下發揮,能分給線上的注意力必然有限。平安好醫生深知這一點,所以把線上生產價值的關鍵點放在了服務。
人們不會因為有互聯網醫療,把看病由3次變成5次了,但是可以看到,互聯網對于行業的改造是一個逐步發生的過程,平安好醫生認為,讓存量的醫療行為能夠從線下到線上,讓醫療行為在線上、線下的融合中發生,讓交付行為在線上發生,這些是互聯網醫療行業的機會所在,也是平安好醫生發展戰略2.0深化的邏輯所在。
對于平安好醫生來說,天然擁有2.2億平安金融用戶是平安好醫生的資源優勢,平安好醫生通過醫療健康會員類產品為集團高價值的保險用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務。
企業員工方面,越來越多的企業有意愿為員工的身體健康買單。大量的央企、國企對員工健康非常關注,他們為員工買了團體體檢、團體保險產品,還有線下的義診講座、醫務室,但還是存在很多痛點,比如體檢之后沒有人做解讀和后續跟進,沒有人來幫他們做整體解決方案的籌劃。企業在這一塊的需求大,后續服務的空間也大,平安好醫生設置了體檢、運動、睡眠、情緒等多個維度的健康管理服務內容,也是以專屬家庭醫生為核心進行運營。
通過多渠道的引流,平安好醫生發現,來自B端的客戶質量高、效果好,這也是平安好醫生下一步會著力發展的獲客渠道,據悉,B端引流在平安好醫生已占到48%。
平安健康作為平安醫療健康生態圈的旗艦單位,從平安集團所獲得的無論是客戶產品還是科技產品都非常充分。但這不代表平安好醫生對平安集團的依賴度會增加。相反的是,平安好醫生與集團內部企業關聯交易的比重在逐步降低,有數據顯示平安好醫生有65%的業務來自完全的外部客戶,無論是內部客戶還是外部客戶,都是以市場化價格進行交易。
未來,平安好醫生將繼續借力互聯網的東風,不斷推出新的產品和服務,升級商業模式,讓用戶有更多的選擇性,在“服務”這個方向上不斷地保持盈利性。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