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伴隨5G時代的到來,各類短視頻平臺迅猛崛起,視覺經濟已經逐漸進入紅海競爭的態勢,而與之相對的聲音經濟卻仍然是一片亟待開發的藍海。隨著資本的注入,聲音經濟賽道正在進行著一場產業化的競爭和革新,在線音頻行業市場持續擴張,規模與日俱增,不斷催生新的職業,涌現更多就業機會。
市場需求火爆,聲音培訓經濟的天花板還有多遠?
在聲音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諸如有聲書、電臺、廣播劇等在線音頻內容產品開始不斷被開發,聲音教育、音頻社交、聲音直播、聲音綜藝、漫劇等領域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和成長。而隨著5G通訊技術的大規模應用,車載藍牙、智能家居等音頻應用場景快速普及,更是帶動了智能語音交互方式的需求爆發,聲音行業在智能家居、智能出行等與眾多領域涌現出眾多應用場景,在線音頻行業的市場規模與日俱增。
用戶規模激增,市場催生各類新興聲音職業
據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在線音頻用戶規模為5.7億人,預計未來繼續保持穩定增長,2022年將達到6.9億人。
隨著在線音頻行業市場持續擴張,越來越多用戶改變了閱讀習慣,從以往的視頻媒體轉移到有聲讀物上,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在上下班路途中收聽相關的在線音頻,閑暇時候把消遣時間用在看直播和刷短視頻上。相關業內人士分析,在線音頻用戶規模與日俱增不單是市場體量的擴大,最重要的是它的社會價值——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而如何把握新的就業機會,在龐大的音頻市場找準自己,精細化定位用戶需求,卻是一大難題,由此也產生了新的商業模式。
在線音頻平臺除大主播直播輸出外,對更多用戶提供的反而是錄播音頻節目。每個人都可以是創作者,新的線上職業將用戶、創作者界限變模糊了,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聲音特色參與制作音頻形成輸出,形成音頻內容平臺的重要供給。
圍繞聲音興起的線上職業簡單可以劃分為音樂達人、配音達人、轉述師、音頻播客等。其中音樂版塊對樂理知識要求較高,具有專業性,基本以音樂改編教學為主,有一定門檻。但配音達人,有聲播客等純聲音職業只需要你有熱愛和話筒就能可以,配音達人純粹是依托個人的聲音特色,轉述師是對現有書籍或者文稿內容進行專業播音化的轉述,音頻播客是通過和聽眾對話聊天來傳播自己的聲音和觀點……
新職業門檻低、競爭烈,新人出頭難、出彩難
技術不斷迭代,對于一些聲音愛好者來說“內心有向往,熱愛聲音,也愿意讓別人聽見我”都可以立即加入聲音行業,現在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手機一站式進行創造、存儲、分享和實時互動。但是哪個聲音能夠捕獲聽眾、留住聽眾,甚至愿意讓聽眾為你的聲音付費卻是擺在每一位創作者眼前的難題。
什么樣的聲音能產生價值?創作者聲音價值要如何體現?隨著更多聲音從業者的加入,有聲播客、轉述師等職業競爭越來越大,平臺對主播的要求也慢慢提高。“試音往往不是一次就能中的。”來自東北的小伙譚天說。
越來越多聲音主播意識到,要想體現聲音價值,在眾多從業者中脫穎而出,就需要重新塑造自己的聲音,而要以聲音為職業,則需要更專業化的打磨。
據了解,人的聲音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后期可以通過專業的訓練來進行改變,再加上很多平臺為了保證內容質量,強化粉絲基礎,非常注重人才引進,希望用優質IP音頻資源吸引并留存用戶,這也直接倒逼聲音從業者提高業務水平,聲音培訓機構應運而生。
線下市場不穩定,在線聲音培訓或有新機遇
市面上的聲音培訓機構繁多,但大都處于起步階段,消費者一時難以抉擇。是選擇線下還是線上?有哪些機構值得信賴?
林建元是西北某二線城市的一家聲音培訓機構負責人,目前開設分校6家,從2018年開始進行聲音培訓,2020年增設成人語音課程。“這邊方言太重,家長們希望能夠糾正口音。主要培訓藝考生,為小學生進行糾音,提升普通話水平,我們的老師之前是做少兒培訓的,后邊有成人來咨詢,就順帶做了。”林建元向記者表示,自己雖然已經做到區域第一,但近來還是比較擔心機構運營情況。“疫情之后,反復關停,課程不穩定,生源流失嚴重,我們部分教師轉型做起了在線音頻。”
線下課程不穩定,尤其是對已經參加了工作但對提升聲音有所興趣的職場人來說,線下固定時間課程極易沖突,報班后聽課率極低,有時候結束一周工作后周末完全不想出門,這時候線上課程就是第一選擇。“但線上互聯網教學就不一樣,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空閑時間學習,直播課也有錄播回看,也能按時按量完成課堂學習與課后練習。”曾經的機構英語老師、如今的全職寶媽王秋意也更愿意選擇線上培訓課程。
“在線課堂的話你不是孤單一人,有全國各地的同好。通過和大家的交流比較,我也認識到愛好和專業還是有差別,你只有在話筒和耳機里才能察覺到自己的弱項,我之前一直覺得自己普通話還挺標準的,但經過老師指導,就一下子覺得之前是瞎玩。”在意識到了自己的差距后,譚天選擇了線上機構培訓。
成功投資了喜馬拉雅Fm的宜和資本執行董事、金竹投資有限公司CEO饒杞戈向記者表示,聲音經濟賽道強勁,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他的伴隨性,自己也是音頻的重度愛好者,對于聲音培訓經濟,他還在觀望。“聲音培訓經濟需求市場大,有上升空間,目前還處在野蠻生長階段,說天花板為時尚早。”但是現在市場上魚龍混雜,并沒有一個標桿性的企業出現,就看一些頭部企業怎么做,饒杞戈表示,目前緊要的是形成完整的行業生態。
記者也注意到,當下聲音培訓行業尚處于初步發展階段,泥沙俱下,痛點頗多。從頭部音頻平臺到個人配音教學工作室,大批的培訓機構在風口之下跟風入場,打著培訓標簽但卻并不具備系統化培訓能力,最終導致聲音培訓行業被大眾貼上“割韭菜”“賺快錢”等標簽,系統性、專業化的聲音職業培訓寥寥無幾。
播音行業出身、如今已投身聲音教育多年的張弛看來,要做好一個真正有價值的聲音培訓課程并非易事。要做好聲音培訓,需要培訓者具備配音播音的理論知識、實戰專業能力,以及能把這些知識與能力輸出為理論形成系統化課程內容的課程研發能力,同時也要求教學者具備教學經驗。“另外還有一個重要條件,因為聲音培訓更多培養的是面向當下市場需求的人才,所以培訓機構能為學習者提供市場實戰訓練渠道尤為重要。”
隨著市場發展的需要,記者也注意到,越來越多的行業人士開始轉變了對校外聲音培訓的看法,開始認可校外的聲音培訓機構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職業播音生涯長達三十年并在高校深耕播音專業教學十六年的“學術派”專家謝蕾也表示,媒體的更新換代已經倒逼高校播音教學規劃調整,針對班級整體的校內教學逐漸無法滿足學生個體聲音培訓的需求,校外針對性更強且更貼近市場的聲音培訓課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中國的聲音人才培養起著補充作用。
但謝蕾也明言,目前聲音培訓市場的現狀他并不滿意,在他看來,比起從事有聲行業,聲音培訓反而需要更高的門檻條件,職業聲音培訓也是教育,同樣需要嚴謹對待,對學生、對行業乃至社會都要有所成就。
令人欣喜的是,聲音培訓行業已經成長起一批具備發展前景的企業,讓整個行業生態也開始值得期待。以深圳十方融海旗下的梨花聲音研修院為例,梨花聲音研修院的培訓課程體系已經發展成熟,培養了一批具備聲音培訓所需的理論知識、實戰能力、教學能力的師資,也具備能將這些知識與能力輸出為理論形成系統化課程內容的研發團隊。更值得說道的是,還與近百家配音工作室、出版社、音頻頭部品牌等建立深度合作,實現人才對口輸送,在一定程度形成了在線職業教育產業閉環。2021年12月,梨花聲音研修院更是因其在新職業教育領域的突出貢獻,榮獲新華網「2021年度社會公信力教育品牌」獎項。
如今,普遍的業界預測:未來三年在線音頻的蛋糕還將會繼續做大,其中聲音培訓將有望成為在線音頻賽道最重要的增量市場。那些已經提前布局,聚集全網最優質的聲培資源,擁有完備科技體系的職教機構,無疑將成為聲音培訓消費者的首選陣地,我們也期待行業中能成長起更多諸如梨花聲音研修院一樣,能切實推動聲培行業發展的企業。未來,有聲市場在內容、渠道、商業模式及人才培養輸送方面還將不斷演進,逐步向規范化、體系化方向發展。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