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光伏行業景氣度持續上升,光伏板塊也一直延續強勢表現。本周(6月15日至6月18日),《華夏時報》監測的十家重點企業中,有六家企業周度股價上漲,四家下跌。
由于端午假期的影響,本周僅四個交易日,從6月15日至6月18日,光伏股份漲跌互現,在《華夏時報》檢測的十家重點企業來看,周度漲幅最高的是晶澳科技,周漲幅為3.16%,其次是一周漲了2.30%的中環股份。在周度下跌的企業中,特變電工的跌幅最高,為5.52%,隆基股份跌去了2.71%。
在市值方面,《華夏時報》監測的十家重點企業變動不大,排名暫無變動。
企業擴產潮持續
在光伏材料表現強勢,光伏產業鏈普漲的市場背景下,本周有多家光伏企業宣布要融資擴大產能,或加大光伏企業的投資。6月16日,陽光電源公布了修改后的定增方案,擬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40.64億元,募集資金將有24.18億元投入年產100GW新能源發電裝備制造基地項目,6.50億元投入研發創新中心擴建項目,4.98億元投入全球營銷服務體系建設項目。
6月17日,福萊特公告稱,公司擬公開發行A股可轉換公司債券,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40億元,募集資金擬用于年產75萬噸太陽能裝備用超薄超高透面板制造項目、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項目、年產1500萬平方米太陽能光伏超白玻璃技術改造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6月19日,特變電工發布公告稱,為加快項目推動,充分發揮光伏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專業優勢,經公司控股子公司新特能源與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協商一致,決定對旗下公司內蒙古硅材料公司增資擴股。本次共向內蒙古硅材料公司增資34.4億元,此舉將有利于加快推動10萬噸多晶硅項目建設,保障多晶硅產品的穩定銷售,提升產品市場占有率。
實際上,這一波光伏企業擴產潮是從2020年開始的,今年企業擴產潮仍在持續。有市場人士分析,從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到逆變器、玻璃等輔材產能已經出現過剩跡象,盲目擴產的后果則是產能過剩危機。
今年年初,工信部發布了《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2021年本)》,引導光伏企業減少單純擴大產能的光伏制造項目,要求企業要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加強光伏行業管理,引導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此前,古瑞瓦特首席產品經理劉繼茂向《華夏時報》記者分析,“2021年產能將會嚴重過剩,價格戰不可避免。2020年是很多中小組件廠破產倒閉,2021年將會有中大組件廠倒閉。”
原材料市場觀望情緒濃
隨著技術的提升和產業的升級,光伏平價上網時代來臨。據媒體報道,6月16日,在四川甘孜州正斗一期200MW光伏基地招標項目中,競爭非常激烈,最終國家電投集團四川電力有限公司投標價格僅為0.1476元/千瓦時,也就是0.1476元一度電,創造了國內光伏電站上網電價最低記錄。
在硅料一路快速飆升之后,本周,硅料及硅片的市場觀望氣氛濃厚。PV InfoLink提供的數據顯示,6月第三周大廠對大廠的硅料價格持續維穩在每公斤200-208元,整體而言本周均價不變,成交區間稍微縮窄。
6月龍頭單晶硅片廠家隆基并未如預期釋出新一波價格官宣,使得整體硅片價格持穩在上周水位。然而,在電池片及垂直整合廠進一步下調開工率、且電池價格已開始松動的情況下,也出現先前漲幅較高的二線廠家小幅回調部分訂單價格的情況,近期中環牌價較高、隆基牌價較低,其他廠家部分新成交訂單價格落在兩大龍頭廠之間。多晶硅片也開始被電池片下調開工率所影響,拉貨力道不如以往,本周價格與上周持平,整體更加觀望。
但不同于其他光伏原材料的價格高企,光伏玻璃的價格近期開始回落。目前較高峰時期的跌幅超40%,至于未來光伏玻璃的價格走勢,有分析師表示,當前光伏玻璃的價格已經觸及玻璃廠商成本線,行業利潤也回歸合理范圍,預計短期內光伏玻璃價格暫穩。
另外,目前已有山東、廣東、陜西、福建四省分別提出“分布式光伏整縣推進”試點。6月17日,山東省能源局發布了《關于2021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山東省2021年風電、光伏發(受)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到10%以上,以后逐年提高,確保完成國家規定的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權重。有媒體報道稱,山東開展整縣(市、區)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試點,著力打造一批綠色用電示范村鎮,力爭“十四五”期間,全省新增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1500萬千瓦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