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組后的海馬汽車逐漸迎來曙光,又與知名企業合作,為未來積蓄力量。
3月1日,海馬汽車(000572.SZ)發布公告顯示,公司與三峽集團全資子公司三峽海南投資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擬共同開展“碳達峰、碳中和”頂層規劃,共同推進零碳排放氫能產業鏈合作等內容。
此前,海馬汽車表示,公司第四次創業始終將創新求變擺在首要位置,公司研發費用保持30%以上增速。
海馬汽車還表示,公司戰略部署將全面轉型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優先智能汽車,合作電動汽車,“死磕”插混汽車,深耕氫能汽車。
近日,海馬汽車發布2021年度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凈利潤為8000萬元至1.2億元,上年同期虧損13.35億元。
共同打造綠色創新項目
3月1日,海馬汽車發布公告顯示,公司與三峽集團全資子公司長江三峽(海南)綠色發展投資有限公司簽署了《“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公告顯示,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三峽集團”)是全球最大水電開發企業和我國最大清潔能源集團,是國務院國資委確定的首批10家創建世界一流示范企業之一。
長江三峽(海南)綠色發展投資有限公司(簡稱“三峽海南投資”)是三峽集團全資子公司,與三峽集團海南分公司合署辦公。
海馬汽車是海南唯一具有乘用車和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企業,公司正在海南自貿港規劃建設從“綠電”到“綠氫”,再到全島“綠色出行”的全產業鏈零碳排放氫能汽車運營項目。
根據協議,雙方擬共同開展“碳達峰、碳中和”頂層規劃;擬共同推進零碳排放氫能產業鏈合作;擬共同實施綜合能源項目;擬共同實施車輛和工程機械電動化改造及配套充換電設施建設項目;擬共同開展海馬汽車生活污水、工業污水處理、污泥處置及資源化利用等生態環保項目。
海馬汽車表示,本協議的簽署,有利于發揮雙方在產業、技術、品牌、資金等方面的優勢,共同打造綠色創新項目。該合作符合公司戰略發展需要,對公司具有積極意義。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公告中還披露了公司近年來的簽約情況,包括海馬汽車于2019年4月16日發布的《關于全資子公司與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海馬汽車有限公司與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以海馬8S及VF00車型為切入點,持續在定制車型、技術研究、業務探索和營銷矩陣等領域進行深入合作。
此外,海馬汽車于2021年4月12日披露了《關于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的公告》,公司與北京航天試驗技術研究所在加氫站等領域進行深入合作,該協議在正常開展中,雙方共同開發的海南首座制氫加氫一體化站已于2021年11月建設完成。
研發費用增速保持30%以上
目前,海馬汽車已處于新的發展階段,而且在2021年開了個好頭。
近日,海馬汽車發布2021年度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000萬元至1.2億元,上年同期虧損13.35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虧損4.3億元至4.7億元,上年同期虧損14.61億元。
海馬汽車表示,2021年度,公司業績同比有所好轉,主要得益于去年上市的新產品海馬7X銷量及出口產品銷量同比大幅增長所致。后續,按照既定戰略,公司品牌形象提升、直銷體系建設、電商渠道優化、全員營銷與全員服務、海外市場開發以及對外開放合作等相關工作會繼續加快落地。
2021年,海馬汽車銷量達2.95萬輛,同比增長67.01%。其中,公司SUV銷售2.26萬輛,同比增長45.08%;MPV銷售6595輛;基本型乘用車銷售303輛,同比減少67.56%。
2022年1月,海馬汽車銷量達1539輛,同比減少5.93%。其中,公司SUV銷售982輛,同比減少38.01%;MPV銷售507輛,同比增長875%,公司整體銷量已企穩。
而且,上年同期,海馬汽車對閑置資產、停產車型、積壓存貨、庫存整車等進行了減值測試并計提大額資產減值損失準備,導致上年產生較大虧損。
海馬汽車介紹,2021年預計非經常性損益影響凈利潤金額約為5.5億元,主要來源于報告期內股權轉讓、政府補助及債務重組。
此前,海馬汽車表示,公司第四次創業始終將創新求變擺在首要位置,經過近年的艱苦調整,已在技術創新、營銷創新與機制創新等方面取得一定進展,下一步會力爭將相關創新成果體現為公司業績的提升。
數據顯示,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海馬汽車研發費用分別達2.66億元和1.5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約31%和34%。
近期,有投資者在投資者互動平臺提問,“海馬汽車生產的小鵬電瓶車僅僅是代工,公司戰略跳過電瓶車,而直接研發氫能源汽車,是公司不看好或者技術儲備不夠,不再搞電瓶車?”
海馬汽車回應,公司戰略部署將全面轉型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優先智能汽車,合作電動汽車,“死磕”插混汽車,深耕氫能汽車,并表示汽車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傳統思路與模式頹勢盡顯,公司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與深刻的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