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中芯國際(688981.SH)回歸科創板上市,市場上一片火爆。
前一日收盤,港股中芯國際收跌8.01%報38.45元/股,市值2192.06億港元,一年內漲幅222.03%,過去四周漲幅101.52%。
今日中芯國際A股以95元開盤,漲幅超過245%,市值突破6000億元。截至午間收盤報87.98/股,上漲220.39%,其總市值達6278.63億元,成為A股市值最高的半導體公司,總市值在A股已經排到第11位,僅次于中國石油。
而午間收盤,中芯國際港股大跳水超17.04%,報31.9港元/股,相比A股溢價-205.63%。此前隨中芯國際有所上漲的A股半導體板塊今日也大幅下挫。
對于今天中芯國際港股大跌,A股半導體板塊集體下行,國信證券認為,由于AH投資人趨同,AH股價未來也會趨同,港股股價將會向科創板股價看齊。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中芯國際的意義,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企業,它是我們整個國家芯片產業的一個希望所在,是高科技對抗的核心企業之一,這個價值,無法估量。
豪華戰容配置,有何深意?
根據中芯國際公告,本次IPO價格為27.46元/股,發行市盈率109.25倍,募額462.87億元,中芯國際也將成為今年A股募資額最高的公司。
7月16日上午,中芯國際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鳴鑼上市。上市儀式現場,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華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中微公司、安集科技等半導體產業代表都悉數到列。
事實上,中芯國際從戰略配售開始就備受歡迎,引來各方戰投青睞。
產業基金方面,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支持35.175億元,上海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認購了5.025億元。上海國資方面,上海科創、上海國際資管、浦東科創分別認購了5.025億元、9999.75萬元、5.025億元。
同時,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國新投資有限公司等“國字頭”基金,均斥資參與認購。國外方面,新加坡政府投資有限公司、阿布達比投資局也參與其中。此外,超過2000只公募產品參與了中芯國際報價,其中不乏多只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績優基金。
中芯國際此次發行初始戰略配售股票為8.43億股,占初始發行數量的50%。除了保薦券商旗下的海通創投、中金財富跟投外,另有27家重磅機構參與配售,242.61億元的配售總額更是刷新了科創板紀錄。
這樣強大的戰略配售陣容,背后有哪些深意?張孝榮告訴記者,簡單說,中芯國際在某種意義上,是國家級戰略企業,國家對芯片產業加大的扶持力度,對龍頭企業也加大了重視程度。資金不足,一直是影響我國芯片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作為芯片代工廠的中芯國際,雖然通過科創板上市,可以募集更多資金補貼研發費用,但是還未到能夠“自我造血”的水平,依然隨時需要輸血。
張孝榮表示,現在,中芯國際多了一個融資渠道,企業發展而言,顯然是個好事,但這遠遠不夠, 客觀來看,國產芯片產業外部形勢不佳,需要做出理性選擇。然而,中芯國際作為產業龍頭,對于中國半導體產業乃至科技圈,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在產業鏈需要自主可控的大背景下,中芯國際承載著重大科技創新的希望。
中芯國際已然是絕對稀有資產
“今天港股大盤不好,中芯國際大跌,有虹吸作用。A股可能也會出現高開低走的情況,但以后情況傾向于樂觀。”張孝榮表示,從傳統的估值觀點來看,市場對中芯的預期有點偏高,帶來芯片股階段性的調整是有可能的。
國信證券認為,A股的中芯國際屬于絕對稀有資產,不能參考國際半導體代工廠估值,應該參考科創板半導體代工廠華潤微的估值。相同資產在不同市場有不同價格,所以,科創板的中芯國際的估值超過龍頭臺積電也是有可能的。
在港股和A股股價方面,國信證券認為,由于AH投資人趨同,AH股價也會趨同,港股股價將會向科創板股價看齊。
那么今后,中芯將如何帶動國內半導體產業鏈的成長和國產化?
張孝榮認為,一是市場有需求,現在正是發展國產芯片的絕佳戰略期,國內半導體行業正處于晶圓產能擴張的歷史機遇期,美國已經無法通過出口管制和技術封鎖來徹底消滅中國的集成電路產業。隨著中美在先進高端制造領域的摩擦不斷,中國將芯片行業聚焦國內的基本態勢越來越明顯,本土芯片設備需求強勁增長;二是,中芯國際實力還可,中芯國際作為國內代工龍頭,具備串聯及帶動封測、芯片設計等整個產業鏈的潛力;三是,根據國家基金規劃,投資方向將重點放在刻蝕機、薄膜設備、測試設備和清洗設備等芯片制造及上游設備領域。 這些領域,也正是中芯國際的上下游企業。
關于在外部環境惡劣的情況下,中芯國際如何做活,張孝榮告訴記者,基于理性戰略選擇,市場不必期待中芯國際開啟瘋狂追趕模式,不必渴望在短期內突破7/5nm以下工藝。 中芯國際14納米FinFET 代工的移動芯片,實現了規模化量產和商業化。 這個工藝可以支持5G芯片發展,除了手機等移動終端,能夠讓產業維持一段時間。
“在沒有7/5nm等最先進工藝的8-10年內,國產芯片產業應該集中資源辦大事,進一步加大扶持龍頭企業力度,讓龍頭企業站的更穩,帶動產業走的更遠。現在,行業需要政府資金及政策長期支持,而且資金和政策需要盡快落地,以便讓中芯國際和整個芯片產業站的更穩,走的更遠。”張孝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