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權益市場行情波動明顯,尤其是春節假期后,三大股指震蕩不斷。在此背景下,公募發行的情況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權益類、債券型基金的發行遭遇明顯降溫,不僅有新品延長募集期限,更有基金募集失敗。但由于一季度前期市場火熱,百億級爆款基金頻出,年內新發規模也成功在3月破萬億,且增幅明顯。但對于市場后續走勢,業內人士態度則有所不一,有觀點稱二季度公募新品發行或逐漸回暖,但也有人認為新基發行或仍延續春節后的走勢。
權益市場發行“冰火兩重天”
受一季度前期市場行情火爆影響,公募發行份額也隨之不斷壯大,并迅速漲至萬億級別。據同花順(300033,股吧)iF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5日,年內公募基金新發份額約為1.07萬億份,同比增長105.22%。其中,權益類產品的發行份額為9315.51億份,占比高達87.11%。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在一季度,公募新基發行成“冰火兩重天”的態勢。受市場行情影響,春節假期前,新基金發行火爆,百億級爆款、“日光基”不斷。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年內已有博時匯興回報一年持有期混合、廣發均衡優選混合A、銀華心佳兩年持有期混合等8只產品的發行份額超百億。更有富國均衡優選混合、中歐悅享生活混合、廣發興誠混合、景順長城核心招景混合等數只在年內發行的新品一日售罄。彼時,投資者認購新基金的情緒高漲。
但至春節假期后,市場回調明顯,A股三大股指全線下跌。公開數據顯示,春節假期后至一季度末(即2月18日-3月31日)期間,上證指數下滑5.83%,深證成指跌幅13.68%,創業板指跌幅則達19.2%。
在此背景下,多數權益類基金回撤明顯,引起部分投資者不滿,更有基金公司及基金經理因此致歉,而大部分新發基金也因此“遇冷”,導致部分產品不得不延長募集期限。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3月共有招商商業模式優選混合、嘉實匠心回報混合、廣發睿鑫混合等34只新發基金(份額分開計算,下同)延長募集期限,而去年同期僅10只新品延募。
此外,北京商報記者還注意到,自一季度以來,有長安泓匯多利3個月滾動持有債券A、融通創業板ETF聯接A、中金豐盛混合、中金豐盈混合、交銀施羅德豐華債券A5只產品因募集失敗未滿足基金合同生效條件而宣告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部分細分類型債基發行“掛零”
事實上,在市場回調明顯的背景下,不僅權益類基金發行承壓明顯,債券型基金在一季度的發行情況更是不及去年同期。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一季度,新發債券型基金的發行份額為1072.74億份,同比下滑15.66%。
按基金成立日來看,混合債券型基金(二級)在一季度的發行數量逆勢上升,發行了24只,而去年同期僅發行了12只。另一方面,中長期純債券型基金和被動指數型債券基金在一季度僅分別發行了40只、5只,同比分別下滑66.39%、44.44%%。
值得一提的是,短期純債券型基金和混合債券型基金(一級)更是遭遇發行或成立“掛零”的情形。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并無混合債券型基金(一級)發行。而去年同期,則有2只同類新品發行。而短期純債券型基金一季度雖有1只新品發布,但至今尚未成立。
對于債券型基金在一季度發行“吃癟”的情況,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由于當前仍處于經濟復蘇階段,因此債券類產品的吸引力相對不大。加之利率上行等因素影響,對債券的價格也造成了負面影響,從而影響了債基新品發行。
而在某資深市場人士看來,債券型基金更倚重機構投資者投資,多數債基也屬機構定制產品。而在發行數量驟減的背后,也說明了機構投資者對債市未來的走勢并未持樂觀態度。
浙商基金的2021年二季度固收策略則指出,利率在經歷2020年4月以來的大幅調整后,已經提前充分price-in(指某個事情表現利好或利空的預期,已經反映到當前的股價中,當前的股市也已經消化該預期)疫情后的經濟復蘇和貨幣政策正常化。在流動性持續收縮概率極低的情況下,維持去年的謹小慎微操作,可能會錯失事件性機會。建議杠桿后久期維持中性偏多水平,保持一定市場風險暴露,靈活應對。
仍有百余只新基待發行
整體來看,公募新品在一季度的發行情況并不太理想,因此,其后續走勢更是成為了投資者關注的重點。公開數據顯示,截至4月5日,當前共有127只基金正在發行。此外,當前數據顯示,二季度還有104只新基金等待發行。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近期A股市場行情走勢仍波動不斷,部分業內人士對市場的后續表現及新基金的發行情況也持有不同的觀點。
楊德龍認為,前述基金新品發行的“冰火兩重天”現象主要由于市場行情造成,待行情改善后,基金銷售仍會比較火爆。就二季度而言,市場調整已經比較充分,預計A股市場會出現較好的回升,權益類基金的發行也會逐步回暖。而債券型基金在二季度的發行情況改善程度可能弱于權益類基金,但相對一季度而言可能還是會有所改善。
但也有業內人士對市場后續走勢持謹慎態度。“預估二季度的發行情況仍延續春節假期后的態勢,可能不會太火爆”,前述資深市場人士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