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近幾年的資本寵兒,社區電商賽道八年間融資事件145起,披露融資金額超630億元。尤其是經歷了一年多的疫情,社區電商迅猛發展。
據資料顯示,在今年1-5月該賽道披露融資金額超262億元,高于去年全年,創歷史新高。相關概念公司“興盛優選”年內兩次融資,融資金額31億美元;“十薈團”獲得7.5億美元融資;“好鄰好物”宣布完成A輪2000萬融資。
6月17日,由新浪財經出品、新浪財經App及新浪科技聯合主辦的創投沙龍《財之道》第四期正式上線,與會嘉賓圍繞后疫情時代社區電商、社區零售等問題展開討論。
近場電商潛力巨大
在疫情的影響下,社區零售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陳立平認為,疫情給社區商業帶來了很多新的機會,在未來二三十年,中國零售業發展的主要土壤就是在社區。他表示:“現在我們只是看到了商品交易,社區的商業機會還遠遠沒有被挖掘出來。”
陳立平表認為,一般60歲到75歲的老年人是高度依賴社區商業的,他們最大的行走距離也就是500米,還有很多有孩子、老人的家庭,他們需要社區商業提供更多的幫助。在他看來,近場電商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隨著人們需求的變化,電商模式已從遠場滲透到近場,快消生鮮品類持續增長。
所謂近場電商,即以用戶為中心,滿足3-5km半徑內消費者生活相關高頻需求。
目前近場電商主要服務于餐飲外賣、商超零售、跑腿服務、醫藥配送和生鮮宅配,雖場景不多,但十分親民。
陳立平認為,要做好近場電商主要取決于兩方面:
首先是老婆夫妻店,或者是依托于老婆夫妻店這種有組織性、營銷性的近場電商團體。
其次,是服務的延伸。比如社區中的居家關照問題,老婆夫妻店在這方面可能具有天然優勢。
阿里巴巴MMC事業群商業分析負責人念龜表示,近場電商和傳統電商最大的區別,是對于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尊重,這個消費者不一定是個體,也可能是常年生活在社區的大部分居民。
念龜強調了社區夫妻店的巨大潛力。他認為夫妻店是最接近社區家庭的服務網點,能夠更理解周邊500米、1000米之內的消費者。
此外,他還介紹了阿里巴巴對社區概念的關注早在六年前就開始了,并成立了“零售通”事業部,對社區里面的夫妻店進行數字化賦能。
社區夫妻店親民便捷,是進場電商的代表之一。近場電商的邏輯是先對小店進行網格化管理,形成規模后引入C2B2M模式,讓小店與源頭工廠和農民直連,實現以銷定產。
近年來,近場電商發展最早、訂單量占比最高的細分賽道是餐飲外賣行業。資料顯示,從即時進行配送的訂單總量來看,僅在2019年餐飲外賣的占比就高達了70%。到了2020年由于疫情的催化,近場電商的場景邊界在不斷延伸。
專家預測,在不久的未來,非餐品類即時服務以及近場服務的線上滲透率將會明顯加速,并且有望成為近場電商發展的新動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互聯網經濟研究室主任李勇堅判斷,電商平臺和社區小店未來一定是融合的關系。
他表示,后疫情時代社區零售依然是剛需,因為它既符合商業發展的邏輯,也承載了大眾的感情需求。社區零售也會從原來的臟亂差,向數字化技術、智能化技術、先進管理理念賦能的過程變革。
易觀聯合創始人、總裁劉怡表示,疫情改變了人們的消費行為,也創造了很多生活場景。后疫情時代之下,消費者使用生鮮電商的頻次略有下降,生鮮電商B2C交易規模增長率或會下跌。但消費者行為已經被培養,并且穩定在了比較好的水平。
她表示,目前整個中國的生鮮食品市場超過5萬億元,其中在2020年生鮮電商B2C的交易規模首次超過1萬億元,占比達到20%。此外,2020年生鮮電商B2C交易規模比2019年增長了85%。
“我們預測疫情后增長率可能是下滑的,大概降至30%-35%,但這個數據還是非常亮眼的,證明生鮮電商還是一個保持快速增長的細分市場。”劉怡說。
新藍海+新增量
據相關預測,在2040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占比將達到23.8%。毫無疑問,人口老齡化將成為我國的基本國情,老齡化程度將進一步加深。
陳立平表示,隨著中國“60后”進入老齡化,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比如在“十四五”規劃中,重點談老齡化問題。所謂“15分鐘商業圈”、“生活服務業”的概念都是在這個背景下提出來的。
他認為,“當下的社區商業還遠遠沒有滿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他表示,2035年以后,當“60后”這一代人全進入到75歲以后,基本的消費就是醫療和護理。所以,60歲到75歲之前,正是“銀發經濟”爆發的時期,老年人消費蘊含巨大的潛力。
和以往人們對于老年人的固有印象不同,當下的“60后”是第一代網民。這類人群消費能力強、自主選擇性較高。相比工作繁忙的年輕人,他們擁有更多的時間和金錢,既會攢錢,又舍得為自己花錢。
如何為這類消費者提供個性化服務,滿足他們對生活、社交和娛樂的需求尤為關鍵。
健康、愛心和陪伴是“銀發經濟”成長的必要條件。老婆店、水果店、便利店作為最接近老年人的服務網點,也更理解周邊的消費者,在未來或將承載更多的情感需求。
但目前我國對老年人的服務,在品牌、平臺和渠道上與美國、日本還有一定差距,相關產品和品牌很難跟上老年人需求,之間存在著嚴重脫節。
專家表示,要想在銀發經濟中脫穎而出,必然要從老年人的生活習慣和消費痛點入手,才能開辟更為廣闊的產業市場。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對于養老產業的需求進行過一項測算,中國老齡產業產值在2050年將突破100萬億元,占GDP三分之一以上,與養老相關的產業也將成為經濟發展新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