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間小型車間到規模化自有工廠,從單一車型燈具到多元品牌適配,龍昌車燈的成長軌跡中,始終鐫刻著創始人張宏廠的 “光影初心”。這位深耕汽車后市場多年的創業者,以 “讓每臺車都有合適的車燈” 為信念,帶領品牌在細分賽道上穩步前行。
初心啟程:從 “換燈難” 到 “做靠譜的燈具”
張宏廠與車燈的緣分,始于對行業痛點的觀察。早年在汽車維修行業的經歷中,他發現車主換燈常面臨兩大難題:要么是通用款燈具 “裝不上、用不穩”,要么是原廠配件價格高昂、等待周期長。“明明只是換個燈,卻要花成倍的時間和成本,這不合理。” 正是這份直觀感受,讓他萌生了 “做準確適配、價格合理的車燈” 的想法。
2010 年前后,汽車后市場開始興起,燈具替換需求逐漸釋放,但市場上的產品多以 “通用款” 為主,適配性參差不齊。張宏廠敏銳捕捉到這一機會,帶著 “準確匹配,為每臺車點亮專屬光芒” 的初心,創立了龍昌車燈。初期,他帶領團隊聚焦路虎車型 —— 當時該品牌在國內市場熱度高,但原廠尾燈價格昂貴,且后市場適配產品稀缺。通過拆解原車燈具、測繪尺寸參數、反復測試接口兼容性,團隊終于推出針對路虎發現 4 的尾燈產品,以 “原廠級貼合、功能穩定” 的特點打開了市場。
“做產品不能只看利潤,要看能不能解決真問題。” 張宏廠常對團隊說。這種以 “解決需求” 為導向的初心,成為龍昌車燈起步的基石。
匠心鑄品:自建工廠,把控 “從設計到出廠” 全鏈條
在張宏廠看來,“適配” 的核心是 “可控”—— 只有掌握生產全流程,才能確保產品品質穩定。因此,品牌創立不久,他便力主建設自有工廠,打破 “代工生產” 的行業常規。
“別人代工可能省成本,但品控抓不住。車燈看似簡單,一個接口的偏差、一顆螺絲的松動,都會影響使用。” 張宏廠堅持 “全鏈條自主”:從原料篩選開始,親自參與供應商考察,要求燈罩、光源等核心組件必須通過抗老化、耐高低溫測試;生產環節引入標準化流程,從模具開發到組裝調試,每個步驟都制定詳細操作手冊,甚至連工人擰螺絲的力度都有明確規范;測試階段更是 “吹毛求疵”,他要求每款燈具必須在模擬原車電路環境中測試 72 小時以上,確保功能無偏差后才能量產。
這種對細節的執著,讓工廠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品控體系:原料入庫檢驗、適配性測試、高低溫環境模擬、外觀細節校驗…… 如今,工廠已具備規模化生產能力,不僅能穩定供應路虎系列燈具,還能快速響應奔馳、寶馬等多品牌的生產需求,而這一切的背后,正是張宏廠 “品質不妥協” 的堅持。
前瞻布局:從 “單一車型” 到 “多元生態” 的進階
“做企業不能只看眼前的市場,要看到三五年后的需求。” 張宏廠的發展觀,推動著龍昌車燈從 “單一車型供應商” 向 “多元燈具解決方案提供商” 轉型。
隨著汽車市場的多元化,他意識到單一品牌的產品難以支撐長期發展。2018 年起,他帶領團隊拓展適配車型范圍,從豪華品牌到主流車型,逐個攻克不同品牌的燈具設計難點。針對奔馳車型的流線型設計,研發團隊優化了燈罩的弧度;面對寶馬的智能電路系統,技術人員升級了燈具的芯片兼容性…… 如今,品牌產品已覆蓋多品牌多車型,形成了更豐富的產品矩陣。
同時,張宏廠也注重服務體系的升級。他提出 “售前準確指引、售后快速響應” 的服務標準,要求團隊不僅要賣產品,更要 “幫客戶選對產品、用好產品”。為此,品牌建立了客戶需求數據庫,記錄不同車型的適配案例,讓售前咨詢更高效;售后團隊則實行 “24 小時響應制”,確保客戶問題及時解決。
“車燈是車輛的眼睛,我們的責任就是讓這雙眼睛明亮、可靠。” 張宏廠說。在他的帶領下,龍昌車燈正以更開放的姿態擁抱市場,用初心守護品質,用創新回應需求,在汽車后市場的光影之路上持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