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影局2022年1月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電影總票房達472.58億元,較2020年增長131.46%;城市院線觀影總人次達11.7億,較2020年增長112.7%。其中國產電影票房為399.27億元,占總票房的84.49%;全年新增銀幕6667塊,銀幕總數達到82248塊,全年總票房和銀幕總數繼續保持全球第一。
同時,燈塔研究院和燈塔專業版聯合發布的《2021中國電影市場年度報告》指出,2021年我國電影總票房已恢復至疫情前的74%,全年共上映697部影片,創歷史新高。種種跡象表明,在國內疫情形勢總體平穩和疫情管控常態化下,我國電影市場正在加快復蘇發展。
近期,中國電影、萬達電影、橫店影視、光線傳媒、華誼兄弟等25家影視上市公司相繼發布2021年業績預告。那么,在國內電影市場整體向好的情況下,各影視股在2021年的表現如何呢?
八成業績預增,華誼兄弟、萬達電影等7只影視股“扭虧為盈”
據wind數據披露,截至3月3日,在“WIND電影與娛樂”板塊下的27只影視股中,除華錄百納和祥源文化外,其余25只影視股均已披露2021年業績預告,其中華誼兄弟等13只影視股實現盈利,歡瑞世紀等12只影視股2021年呈現虧損。
若按同比口徑統計,在25只影視個股中,中國電影20只影視股2021年凈利潤較2020年同比增加,占比80%;另有ST北文等5只影視股2021年凈利潤較去年同期同比下滑。
具體而言,中廣天澤、中國電影、唐德影視、上海電影、華誼兄弟、橫店影視、萬達電影等7只影視股預計將于2021年實現“扭虧”;歡瑞世紀、ST北文、文投控股、當代文體、幸福藍海、金逸影視、慈文傳媒、華凱創意、東望時代等9只影視股2021年業績“續虧”;大晟文化、*ST當代實現“首虧”;芒果超媒、中南文化、風語筑、華策影視等4只影視股業績“預增”;光線傳媒、鋒尚文化業績“預減”。
圖片來源:財經網據公開資料整理
中國電影:“以量取勝”、扭虧為盈
據中國電影1月27日發布的業績預告,2021年中國電影預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5億元~2.75億元,同比增長136.86%~149.44%;扣除非經常損益后,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500萬元~1.25億元,同比均實現“扭虧為盈”。
業績預告顯示,2021年由中國電影出品并投放市場的各類影片共計24部,累計票房239.60億元,占同期全國國產影片票房總額的60.01%,同比2020年和2019年分別提升了27%和42%;2021年中國電影共發行影片711部,實時票房328.96億元,占同比全國票房總額的76.74%,同比2020年、2019年分別提升了27%和34%。從其出品和發行影片的數量來看,2021年中國電影“以量取勝”,《長津湖》《你好,李煥英》《唐人街探案3》等“TOP級”影片中都有中國電影的身影。
但財經網注意到,盡管中國電影參與出品及發行的影片數量雖較疫情前(2019年)有所增加,其盈利能力卻較疫情前有顯著下滑。據貓眼數據,2019年中國電影參與的所有影片(包括出品和發行)累計票房294.06億元,同期實現凈利潤10.61億元;而2021年中國電影參與的所有影片累計票房高達373.24億元,預計實現凈利潤卻不足3億元。
華誼兄弟:變賣資產、“紙面”盈利
此前頻繁“暴雷”的華誼兄弟在2021年實現扭虧,但財經網查閱業績預告發現,華誼兄弟扭虧的背后摻雜了大量的“水分”。
華誼兄弟業績預告顯示,2021年公司預計實現凈利潤2252.09萬元~3371.39萬元,較2020年同比增長102.15%~103.22%;而在扣除非經常損益后,華誼兄弟的凈利潤則變為-9.38億元~-9.27億元。報告期內,華誼兄弟的非經常損益凈額為9.6億元,與上年同期非經常性損益凈額-2964.88萬元相比有較大增長,華誼兄弟解釋稱“報告期非經常性損益主要包括長期股權投資及金融資產的處置損益,以及因股價變動引起的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所致。”
據wind數據披露,2018年至2020年華誼兄弟的營業收入持續下滑,分別為38.14億元、22.44億元和15億元;同期分別實現凈利潤-11.69億元、-39.78億元和-10.48億元;實現扣非凈利潤-11.81億元、-39.78億元和-10.48億元。三年間,華誼兄弟累計虧損超60億元。
業務層面上,2021年華誼兄弟參投的影片雖幾乎沒有斷檔,但多數影片票房卻未達預期。譬如春節檔的《侍神令》僅拿到2.73億票房,五一檔的《陽光劫匪》口碑與票房雙雙走低,最終票房只有4374萬;而七夕檔的《盛夏未來》與國慶檔的《鐵道英雄》,票房也分別止步于3.86億和1.42億。更值得注意的是,在2022春節檔影片的參投方中,并沒有華誼兄弟的身影,這意味著華誼兄弟將面臨2022年開年顆粒無收的局面。
萬達電影:業績未“承”、票房分化
連續兩年未完成業績承諾的萬達電影1月27日披露了2021年業績預告,預計2021年全年實現凈利潤為0.9億-1.3億,同比增長101.35%~101.95%;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1000萬~3000萬,相較于2020年同期近67億的凈虧損,萬達電影整體已扭虧為盈。但值得注意的是,萬達電影仍未完成凈利潤不低于12.74億的業績承諾。
業績預告顯示,2021年公司實現票房62.2億元,觀影人次1.6億,較2020年大幅增長,已恢復至2019年的80%。子公司萬達影視主投主控的多部電影先后上映,其中《唐人街探案3》實現票房45.2億元,《誤殺2》截至目前票房已超過10億元,均進入2021年上映國產電影票房前十。
但除《唐人街探案3》和《誤殺2》外,萬達電影參投的其他影片市場表現并不樂觀,《二哥來了怎么辦》《陪你很久很久》等影片票房未能過億,而《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天星術》等影片甚至在報告期內未能如期上映。
歡瑞世紀、ST北文“續虧”,中腰部“院線股”回血速度較慢
金逸電影、華凱創意、幸福藍海、慈文傳媒、歡瑞世紀、當代文體、ST北文、中視傳媒、東望時代、*ST當代、文投控股、大晟文化等12只影視股2021年業績虧損。
財經網注意到,在2021年業績預虧的12只影視股中,有8只為2000年以前上市的影視“老股”,這與在13只業績預增的影視股中有12只于2010年后上市形成反差。
其中,歡瑞世紀、ST北文預計2021年持續虧損,但虧幅較之前明顯收窄,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是兩家影視公司連續第三年虧損。同時,財經網還發現,盡管萬達電影、中國電影等參投爆款影片的頭部“院線股”已在2021年實現扭虧,但以影院為主營業務且并未參投爆款影片的中腰部“院線股”,譬如金逸電影、幸福藍海、文投控股等,2021年業績雖同樣有所好轉,業績減虧,但仍呈虧損態勢。
圖片來源:財經網據公開資料整理
歡瑞世紀:業績減虧、藝人出走
據歡瑞世紀業績預告,2021年公司預計凈虧損為1.1億元,較上年同期減虧85.98%;預計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虧損為1.6億元,同比減虧78.61%。
歡瑞世紀表示,報告期內,公司的營業收入主要來自影視劇銷售業務及藝人經紀業務,較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54.14%;同時,公司對報告期末應收賬款、存貨及商譽等資產進行了審慎評估,2021年度公司確認減值損失約1.1億元,導致歸屬于本年度凈利潤出現虧損。報告期內,公司的非經常性損益金額為約5000萬元,主要系影視劇《封神之天啟》訴訟事項和解,沖回前期已計提的預計負債所致。
歡瑞世紀目前仍主要聚焦在影視劇銷售業務及藝人經紀業務。此前歡瑞世紀2021年中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164.64萬元,同比增長143.29%,其中,藝人經紀業務實現營業收入5384.71萬元,占比高達87.35%,而在其經紀業務中,藝人一貢獻了2039.26萬元,占半年度總營收的33.08%。據此前相關媒體報道,此位“藝人一”正是楊紫,而楊紫2021年11月與歡瑞世紀解約。事實上,除楊紫外,歡瑞世紀還捧紅過楊冪、李易峰、楊洋等頭部藝人,但這藝人卻相繼離開歡瑞世紀。知名藝人不斷出走,也曾讓市場一度質疑歡瑞世紀的持續盈利能力。
電影方面,據歡瑞世紀披露,2021年公司參與聯合投資了《革命者》和《長津湖》兩部影片,但投資比例均較低,其中參投電影《長津湖》中僅收益180萬元。2022年歡瑞世紀又參投了春節檔兩部影片《長津湖之水門橋》與《熊出沒·重返地球》,2月8日歡瑞世紀發布公告稱,公司來源于《熊出沒·重返地球》影片的營業收入(票房收入)約為人民幣750萬元,至于《長津湖之水門橋》可以為歡瑞世紀的營業收入帶來多少貢獻,暫未公布。
ST北文:連虧三年,深陷泥潭
此前曾押中《戰狼2》《你好,李煥英》等多部爆款的北京文化近兩年因財務造假問題風波不斷。2020年4月北京文化前董事長婁曉曦微博實名舉報北京文化涉嫌財務造假,董事長宋歌、董事張云龍等涉嫌信披違;2020年末,在證監會就此對北京文化立案調查后,其股票簡稱變為“ST北文”。2021年4月,ST北文又深陷鄭爽“陰陽合同”風波,股東與管理層矛盾激化;同年8月,證監會擬依法對ST北文及董事長宋歌、董事張云龍等17名當事人予以行政處罰,并對時任副董事長婁曉曦采取證券市場禁入措施,隨后ST北文改選董事會。
2022年1月28日,ST北文披露了2021年業績預告,這也是其改選董事會后披露的首份業績預告。業績預告顯示,2021年ST北文預計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50億元~3.50億元,同比減少17.80%~41.28%;實現凈虧損約9500萬元~1.40億元,同比增加81.75%~87.62%。2021年ST北文業績續虧,但虧幅收窄。
據wind數據披露,這已經是ST北文連續第三年業績預虧,此前在2019和2020年ST北文分別凈虧損23.06億元和7.67億元,2021年ST北文業績依舊預虧,近三年累計虧損已超30億元。關于2021年業績預虧的原因,ST北文僅表示,“本報告期公司確認了《你好,李煥英》、《大宋宮詞》等項目收入,同時對部分影視項目計提壞賬準備,導致本報告期業績虧損。”
財經網注意到,去年春節檔票房冠軍《你好,李煥英》雖由ST北文主投主控,但在該影片上映前,ST北文已將該影片更大份額的投資權轉賣給了第二大出品方儒意影業,而ST北文僅在這部票房54.14億的影片中取得1.2億元的收益。
另外,由ST北文主投、黃渤等主演的《封神三部曲》已于2019年完成拍攝,但至今仍未傳出上映消息。ST北文此前發布的2021年三季報顯示,其已將《封神三部曲》每一部25%的投資權作價2億轉讓,累計轉讓金額達到6億元,且已有5.5億元確認收入,這也是ST北文能在2021年實現虧損大幅收窄的一個重要原因。
金逸影視、幸福藍海:影院業務“受損”、業績“回血”較慢
對萬達電影、中國電影來說,院線發行、影城放映及相關衍生業務在其整體業務構成中只占一小部分;但于金逸影視、幸福藍海而言,影院相關業務是其絕大部分的營收來源。
金逸影視預計2021年實現凈虧損2.8億元~3.6億元,去年同期金逸影視的凈虧損為5.09億元,預計2021年同比減虧28.85%~44.66%,尚未打破虧損狀態。
影院是疫情常態化防控的重點場所。金逸影視表示,受部分地區疫情反復影響,其在廣東、河南、江蘇、湖南、湖北、河北、陜西、遼寧等地最高時有40家自營影城(占全部直營影院的21.51%)處于暫停營業狀態,截至12月31日尚有3家影城處于暫停營業狀態,這直接影響公司營收。業績預告顯示,金逸影視2021年直營影城共計實現票房10.40億元,同比2019年下降34.90%。
另外,電影票房方面,雖然國內疫情防控形勢不斷向好,電影市場逐步復蘇,但整體市場仍受供片特別是受到海外疫情影響的進口影片供片影響。
2021年上半年中的3月、4月、6月內地票房大盤均未超30億創下近5年票房新低;三季度電影行業持續受疫情反復,最多時全國近三分之一影院處于暫停營業狀態,導致暑期檔重點影片紛紛撤檔,特別是備受矚目的《長津湖》撤出暑期檔,致使暑期大盤持續低迷,2021年三季度票房最終僅報收66.49億(不含服務費),同比2019年三季度票房下跌57.30%,為近8年來最低;而四季度國產影片冷熱不均,上映的進口分賬片明顯少于疫情前未能形成票房的有效補充,雖然有史上最強國產片《長津湖》(57.72億)以及《我和我的父輩》(14.76億)等重點影片,但上述兩部影片已占四季度整體票房近60%,四季度票房僅報收111.81億元(不含服務費),同比2019年四季度票房下跌24.68%。
幸福藍海2021年的業績同樣受上述因素影響。
據藝恩電影智庫數據,幸福藍海2021年的影投票房收入僅為5.5億元,票房占比1.7%,較2019年同比下降27%。幸福藍海業績預告顯示,2021年公司預計凈虧損1.4億元~2.0億元,上年同期虧損3.89億元,同比減虧48.52%~63.96%。
電影業務方面,由幸福藍海出品的電影《守島人》于2021年6月18日公映,該片自上映后獲得廣泛關注和好評,獲得總票房近1.4億元。至于《守島人》能為其帶來多大業績收入,幸福藍海暫未披露。
總體而言,影視院線類上市公司2021年整體業績向好,但并非毫無憂慮。
中原證券此前發布研報表示,雖然各影視股業績相比2020年來說有所好轉,但2021年國內電影行業繼續承壓。后疫情時代,相比于通過漲價提升票房來說,引導行業更加健康良性發展的核心是通過持續不斷輸出優質影片內容帶動觀影人次的修復,重塑觀眾前往影院的習慣。疫情的常態化可能還會繼續對國內電影產業帶來影響,但優勝劣汰的市場自我調節機制將會在院線端加速低效影院的出清步伐,緩解競爭壓力;在內容端助推影視公司在立項時更加偏向精品化,加上行業整頓后對演員片酬采取更加明確的限制措施,有望為影視公司提供更過的業績空間。
藝術管理、藝術教育專家歐陽藝智對財經網表示,“影視個股多在2021年業績預增,很可能就是資本畫的一張“餅子”,還談不上為整個電影市場打上一針“強心劑”;對于一個國家而言,文化影視行業只能作為一種“事業”來發展,而不能作為一個“產業”來打造,否則過多地深入資本,跟著資本玩套路、畸形成長。”
同時,歐陽藝智表示,“2021年影視個股的業績整體上已較2020年有所好轉,但把時間放長一點講,并沒有太大意義;影視行業需回歸藝術作品創作表演的本質上來,老老實實搞創作,用真功夫、好作品講話,老百姓才會買單,否則,即便疫情解除,也不會有太大轉機”。
王苗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