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30日收盤,三峽能源報收6.21元,總市值1777億元。
三峽能源是三峽集團旗下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上市平臺。公司以風能、太陽能的開發、投資和運營為主營業務,同時還在拓展抽水蓄能、儲能、氫能、光熱等業務,主要產品為電力。
半年報提到,2022上半年凈利潤增長原因為,投產運營的風電、光伏項目數量增加,以及上網電量和收入增長。據了解,2022年上半年,三峽能源發電量244.8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6.71%;新增裝機容量210.46萬千瓦。
【資料圖】
財經網注意到,海上風電發電量為三峽能源所有發電業務中增速最快。根據公告,2022上半年海上風電完成發電量55.8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98.03%;陸上風電完成發電量117.5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8.22%;太陽能完成發電量67.8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5.65%。
在國家“雙碳”戰略的指引下,風電領域正迎來行業利好。資料顯示,2020 年以來東部省份相繼出臺“十四五”海上風電相關規劃,支持本地區海上風電的降本增效和平價開發,全國“十四五”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有望突破60GW(含已明確目標與預期目標)。
而隨著規模化開發和技術進步,海上風電成本有望持續下行。根據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歐洲典型國家海上風電平價上網的經驗與啟示》,預計2030 年,全球海上風電 LCOE (平準化度電成本)將大幅下降,中國LCOE將降至0.34 元,較2021年下降33.7%。
政策利好的同時,三峽能源也正在投建新的發電能力。根據半年報,三峽能源正在建設的新能源項目還包括,投資總額411.7億元,總裝機容量3000MW的海上風電項目;以及投資111.53億元,裝機容量2000MW的太陽能發電項目。
中原證券認為,風電、光伏項目儲備、較強的資源獲取能力和低廉的資金成本,奠定三峽能源持續做大的基礎。在目前風電主機廠競爭激烈,招標價格持續下行的背景下,后端的風電開發商單瓦投資成本降低,從而降低成本,提升項目投資回報率。
除風電、光伏等主營業務之外,三峽能源同時還在拓展氫能、儲能等新業務增長。根據三峽集團官微消息,8月24日,三峽集團與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在呼和浩特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目標在內蒙古大力推進新能源創新示范項目建設,助力內蒙古風光氫儲全產業鏈發展。
三峽能源董事長、黨委書記王武斌近日也公開提到,公司正在聚焦“沙戈荒”和采煤沉陷區,策劃“風光火儲”聯合、高效先進、綠色清潔的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外送基地。
西南證券認為,風光裝機高增速,將帶動三峽能源業績持續上升,在政策利好和技術加持下海風優勢有望持續擴大。此外,基于三峽能源資源和資金優勢顯著,產業鏈布局帶來整合紅利,多維優勢利于公司提高電站運營效率和盈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