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由上海凌富藥物研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凌富藥物研究院”)開發的“凌富科技創新原料藥生產項目“(一期一階段)已通過環境影響評價。據悉,該項目一期一階段總共投資10億元,其中光刻膠單體相關ODA項目和mTD項目為凌富藥物研究院和江西富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祥藥業”)聯手戰略合作開發。此前,凌富藥物研究院生產的光刻膠相關PI單體已經通過日韓相關客戶驗證成為其供應商,此次項目環評成功通過審批,意味著凌富藥物研究院挺進光電材料高端制造領域又一個重要時刻。
根據市場調研公司Reportlinker數據,全球光刻膠市場預計2019年至2026年復合年增長率有望達到6.3%,市場規模至2023年有望突破100億美元,到2026年或超過120億美元。德邦證券研報預計,2020年至2025年國內半導體光刻膠市場規模,有望從25億元增長至40億元,復合增長率高達15%。
而從全球光刻膠產品細分領域來看,LCD、PCB、半導體光刻膠各自占據著27%、25%和24%的市場份額,比例較為接近。這其中,相較于LCD、PCB產品,半導體光刻膠則屬于成長性最佳、技術開發難度最高的細分市場。
從全球市場競爭格局來看,目前全球光刻膠市場高度集中,日美企業處于壟斷地位。日本的JSR、東京應化、信越化學及富士膠片四家企業占據了全球70%以上的市場份額。在光刻膠上游原材料端,相關技術長期被少數幾家企業掌控。國內企業只在PCB光刻膠上游有一定競爭力,但在面板和半導體光刻膠上游,供應商仍然普遍受困于技術積累不足、產能低、投入水平不高、打不開市場等問題。
另外,光刻膠的質量和性能對下游電子元器件產品制造影響較大,客戶在采購時需要對供應商進行充分調研,其產品也需要經過充足驗證。例如,普通面板光刻膠的驗證周期通常需要1-2年,而半導體光刻膠則需要2-3年,因而下游企業很少更換供應商,行業上下游綁定較深。另外,由于光刻膠自身高度多樣化的產品特征,不同客戶的測試要求與驗證流程也不一致,帶來了更為復雜的不確定性。
資料顯示,凌富藥物研究院成立于2021年3月4日,是由上海凌凱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與江西富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設立的合資公司。憑借凌凱醫藥多年積累的豐富研發經驗和市場終端客戶資源,以及富祥藥業的GMP生產經驗和質量管理體系,凌富藥物研究院積極把握醫藥行業發展前沿趨勢,吸引廣大醫藥研發人才,有效提升研發能力,加快實施“研發—制造”雙輪驅動和“原料藥制劑一體化”的發展戰略。目前,凌富藥物研究院已建立起具備小分子、大分子研發和商業化的能力,擁有從藥物發現、臨床開發再到商業化生產和銷售的全產業鏈平臺,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同時,凌富藥物研究院仍在積極布局新材料領域,支持和推動新材料領域的產業創新和升級。
上海凌富研究院有限公司的配套商業生產基地江西凌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04月26日,注冊資金5000萬,是上海凌富研究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工廠整體將按照GMP質量體系來進行質量管理,按照14001環境管理體系、18001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和三級安全標準化來進行EHS管理,旨在打造高端GMP多功能醫藥中間體、原料藥和制劑、新材料生產基地。本項目擬用地700畝,共投資50億元主要建設生產車間、CDMO中心及其配套的倉儲、公用工程、檢測化驗、消防、安全、環保、自控等設施,2026年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后,將形成年產10萬噸醫藥原料藥、制劑、高級中間體及新材料、CDMO項目的能力。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刊發或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