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住房城鄉建委昨日發布信息,我市今年大力實施城市片區更新攻堅行動,堅持中心城區“9+2”整體謀劃、連片打造、一次成形、集中呈現,用“微改造”的手法,下足“繡花”的功夫,提速打造中心城區15個城市功能品質提升示范項目,形成全市大力實施城市更新攻堅行動的整體態勢,集中呈現一批生活、消費、創業新場景。截至目前,我市已啟動城市更新項目295個。
(資料圖片)
保留“原汁原味” 魯祖廟重燃老街活力
在渝中區的魯祖廟傳統風貌區,記者見到來往市民游客紛紛舉起手機,在此拍照留念。魯祖廟傳統風貌區始建于1911年,由大同路、民生路、石灰市街、民權路四條道路圍合而成,這里曾是老重慶最繁華的街道之一,被譽為城市文化“活的記憶”,見證著重慶的過去,也承載著重慶的未來。
2021年,作為重慶城市更新亮點工程之一的魯祖廟核心區品質提升工程啟動,工程盡最大可能保留老建筑以前的樣子。門窗顏色、木構件制作工藝、雕花雕刻工藝,均采用原有工藝修繕,最大限度使用原有材料和老木料,呈現原汁原味的獨特風貌。今年初,魯祖廟傳統風貌區開街。深入街區,咖啡、奶茶、品牌書店等店鋪時尚新潮;鮮花銷售、農貿市場、糧油副食店等本地居民日常生活所需業態又充滿煙火氣。
據了解,我市堅持無體檢不更新,在全國率先實現城市體檢全市域覆蓋,搭建256個街道、1979個社區、28萬棟建筑的基礎數據庫,將城市體檢發現的問題作為更新重點,確保城市更新項目和人民群眾需要精準銜接,讓“改什么”由群眾說了算,變“要我改”為“我要改”。
居民“點單”改造
老舊小區變身幸福家園
城市更新,不僅關系到城市煥新升級,還關系到城市居民的安居心愿,老舊小區改造便是讓城市居民安心的有力舉措。老舊小區改造作為一項民生工程,自2018年啟動試點,2019、2020年全面推開,2021年至2025年連續五年納入重慶市重點民生實事深入推進。截至目前,重慶市累計啟動改造老舊小區9910個、2.22億平方米,惠及居民232萬戶。當前,老舊小區改造的步伐仍在不斷加快。
記者走進渝中區興隆苑片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現場,施工人員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改造施工,施工現場井然有序。興隆苑片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位于渝中區七星崗街道興隆街與枇杷山正街交會處附近。項目改造面積約1.95萬平方米,涉及居民292戶。項目范圍為興隆街130#、興隆街131#、興隆街132#、興隆街135#(一單元、二單元、三單元、四單元)。該項目開工前期,社區、設計單位以及居民多次召開意見會議確定改造的內容,主要包括消除消防、樓棟建筑本體、社區環境的安全隱患。同時,項目還將提升小區綠化環境等等。通過改造,興隆苑片區老舊小區的居住舒適度、安全韌性將大幅提高,居民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用“三個系統”繪就民生圖景
打造重慶樣板
近年來,重慶重點聚焦群眾急難愁盼身邊事,通過“三個系統”全面提升城鎮老舊小區居住環境、設施條件和社區服務功能。一是堅持系統謀劃。摸清底數,編制規劃,牽頭協同市級部門制定配套政策和標準規范,細化改造內容,形成“1+N”政策體系,項目化、清單化、事項化落實落地。同時,堅持“消隱患、補功能、提環境、留記憶、強管理”,聚焦群眾安全和基本生活需求,補齊功能短板,按片區統籌方式實施,推動老舊小區無界融入現代城市,讓“三師”下沉服務社區,沉浸式、陪伴式引導居民“照單點菜”,引導社會力量和居民參與。
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稱,我市將認真踐行人民城市理念,錨定建設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目標,努力打造可持續城市更新重慶樣板。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楊新宇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