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由云南省玉溪市滇劇院創排的大型原創現代滇劇《風云滇緬路》9日晚在玉溪市聶耳大劇院首演,再現云南民眾用血肉之軀共筑“抗戰輸血線”的英雄壯舉。
8月9日晚,滇劇《風云滇緬路》演出現場。沈陽 攝
滇劇形成于明末清初,是云南代表性地方傳統劇種,融匯各地戲曲聲腔與本土曲調精華,被譽為“滇粹”“省粹”。其表演生活氣息濃郁,人物刻畫細膩傳神,不僅流行于云南及周邊地區,更遠播至緬甸、泰國、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
誕生于抗戰烽火中的滇緬公路,起自云南昆明,經畹町出境至緬甸臘戍,全長1100多公里。這條被稱為“抗戰輸血線”的國際通道,是20余萬云南民眾在崇山峻嶺間,靠雙手和簡單工具,以血肉之軀開鑿而成。
《風云滇緬路》以1937年至1942年抗戰危局為背景,再現云南民眾共筑“抗戰輸血線”的壯烈史詩。劇目以“梨花”一家為縮影,展現一家人、一村人、一路人、一國人在民族存亡關頭不惜毀家紓難、披荊斬棘、舍生取義、炸橋阻敵……從開山筑路到忍痛炸橋,從萬眾一心到慷慨赴死,奏響一曲“中華不屈,浩氣長存”的民族壯歌。
8月9日晚,滇劇《風云滇緬路》演出現場。沈陽 攝
作為云南藝術基金資助的重點劇目,《風云滇緬路》歷經兩年打磨,劇本數易其稿,再經兩個月緊張排練后呈現在舞臺上。
玉溪市滇劇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劇以“傳統程式當代化、青年人才梯隊化、文化影響浸潤化”為創作路徑,大膽起用青年演員擔綱主演,既彰顯滇劇藝術守正創新的探索,也為培養戲曲新人搭建重要平臺。
劇目中,主創團隊通過精湛的唱腔設計、細膩的人物塑造與恢弘的舞臺呈現,將偉大的民族精神有機融入劇情,展現滇緬公路背后云南民眾用堅韌與熱血鑄就的民族脊梁。
首演當晚,聶耳大劇院座無虛席。現場觀眾隨著劇情的推進時而屏息凝神,時而熱淚盈眶。“該劇不僅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底蘊,更通過滇劇這一獨特藝術形式,讓紅色基因與民族精神得到鮮活傳承。”市民甘洪偉觀演后深受觸動,他表示期待該劇走向更廣闊的舞臺,讓更多觀眾感受這份震撼與力量。
據悉,8月9日至12日晚,《風云滇緬路》將在玉溪市聶耳大劇院連演四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