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在凈化水質方面功效顯著。濕地植物比如蘆葦根系發達,能吸附水中懸浮物;微生物可分解有機物。有些城市在河道旁修復200公頃濕地,氨氮去除率達65%,水質從劣Ⅴ類提升至Ⅲ類。此外,濕地還能滯留洪水,減少泥沙沖刷帶來的面源污染。但我國濕地面積曾因圍墾、污染縮減過半,近年來通過退耕還濕、生態補水等措施,已恢復濕地數百萬公頃。保護濕地,就是守護天然“凈水器”,維系生態平衡。
來源:昆明新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在凈化水質方面功效顯著。濕地植物比如蘆葦根系發達,能吸附水中懸浮物;微生物可分解有機物。有些城市在河道旁修復200公頃濕地,氨氮去除率達65%,水質從劣Ⅴ類提升至Ⅲ類。此外,濕地還能滯留洪水,減少泥沙沖刷帶來的面源污染。但我國濕地面積曾因圍墾、污染縮減過半,近年來通過退耕還濕、生態補水等措施,已恢復濕地數百萬公頃。保護濕地,就是守護天然“凈水器”,維系生態平衡。
來源:昆明新聞
相關推薦
熱點
宏觀